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種植規劃設計
胡 潔 吳宜夏 張 艷
摘要: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規劃面積約 680hm2 。作為北京城市里的森林,對保障城市生態安全、提高城市生態承載力、保障北京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風景園林;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規劃設計;種植體系;生態系統
1、項目背景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位于北京城市市區北部,城市中軸線的北端,是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核心區域,集中了奧運項目的大部分主要比賽場館及奧運村、國際廣播電視中心等重要設施。
2、種植設計理念
作為“通向自然的軸線”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通過巧妙利用各種植物,使園林景觀逐漸由城市化向自然山林過渡,利用五環路的南北界定,將森林公園劃分為以生態保護與生態恢復功能為主的北部公園區和以休閑娛樂功能為主的南部公園區兩部分。
公園選擇喬木時主要以抗性強、易成活、形態優美的鄉土樹種為主,片狀配置成自然式混交林。自然式混交林根據植物搭配的不同分為喬木混交林和喬灌混交林。
喬木混交林主要有:闊葉混交林、針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主要在一些管理較為粗放的地段應用,并可以提供林下活動場地,供人們休閑娛樂、森林浴,形成一種特殊的景觀效果。
喬灌混交林是為增加城市植物群落觀賞效果而形成的具有特殊景觀特色的搭配模式,運用植物的色、香、姿、韻等觀賞特性進行合理配置,形成春景、夏景、秋景、冬景、春秋景、夏秋景、四季景等不同季相變化的景觀類型,意在體現不同的季節景觀。初春,桃李吐紅,百花齊放;盛夏,喬灌蔥郁,清爽宜人;仲秋,元寶楓、火炬樹、黃櫨緋紅點點,五彩繽紛;隆冬,遍野松柏,蒼翠凝重(圖1)。
圖1 植物季相分析圖
作為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龐大生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種植規劃根據當地生態環境及植物自然群落的組合規律、結構特征,盡可能擴大林地的葉面積系數,運用植物造景的原則、手法,組成一個個既能發揮綜合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又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觀群落。
組建相對穩定的喬灌草、喬草、喬灌等多種復層混交種植結構的植物栽培群落是本次規劃的重點,也是有效提高林木群落生態效益、形成完善生態環境網絡的關鍵所在。因此,需要制定出科學的喬灌比和常落比,按照北京地區常見的植物配置比例,喬灌比為7:3,常落比為3:7,同時為了體現不同的景觀特色,又要允許不同群落單元存在一定微差,如山體的背陰面及山脊處可適當將常落比調為4:6甚至1:1,局部突出花灌效果的地段則可加 大花灌木的比例,將喬灌比調為6:4,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觀。
3、設計分區
基于南北兩區生態功能上的差異, 我們將南北兩區的植物種植設計分開分析。
森林公園南區在2008年便要投入使用,而植物作為一種有生命的景觀素材,需要至少1-2年的生長培育期,這就要求在進行種植規劃時一方面要考慮種植后的景觀效果,一方面還要結合北京周邊地區的現有苗源,客觀而實際地進行植物配置。
規劃時參考了北京《2004年苗木出圃計劃》,根據三大苗圃的現有苗木及數量,盡量選用有足夠苗源的種類;同時由于主景區的挖湖堆山,造成部分現有樹木移植,因此在規劃時將此類苗木應用于鄰近的其他景區,在近距離內帶冠移植,最大限度地利用現狀樹,節約造價的同時也保證了景觀效果。
現場包括洼里公園與碧玉公園兩個已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園植物體系。兩個公園中的大部分植物已經長成,本身的生態系統也基本建立。密林、疏林、孤植景觀樹已具有相當的景觀效果,部分生物已經在區域里自然生存、發展。為了盡快形成環境優美、植被繁茂的森林景觀,結合部分地段的現有保留樹種及部分現存古樹,盡量選用大苗,以期與原有景觀順接,發揮森林公園改善生態環境、強化景觀的功能(圖2)。
圖2 植被利用分析圖及現場照片
3.1 植物群落分區
為了建立穩定的生態系統,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區植物景觀設計時根據不同的植物群落分為:密林區、疏林草地區、濕地植物區3類不同的植物景觀區域(圖3)。
圖3 植物空間分析圖
密林區主要功能是體驗野外生存感受,植物配置選用北京鄉土樹種中抗性強、耐瘠薄的品種,設計時盡力模仿山野氛圍,突出山林色彩,充滿野趣。
疏林草地是提供人們進行森林浴、日光浴的場所,同時可進行招鳥工程。植物可側重選用能產生特有的芬多精(它們有殺菌作用和藥理作用。如柏樹有對人體有利的揮發油;菊花的芳香利于兒童發揮智力,并有助于消除一天的疲勞;松樹、丁香等對感冒、結核有輔助治療作用)的品種,以利于人們祛病強身,同時對美容也大有裨益,并可為鳥類提供食物。
濕地兼具觀賞與科普教育功能,通過嚴格的人工模擬系統,在高位、中位和低位沼澤中進行各類植物的不同搭配,形成一道獨特的濕地景觀帶。植物配置時選用形態優美、花色艷麗的各色濕生植物品種,以滿足游人對濕地水生植物的認知;同時還可利用各類濕地植物招引蝴蝶,形成水草茂盛、蝴蝶翩翩的景象(圖4)。
圖4 濕地植物意向圖
3.2 南區景觀功能分區
在南區大的植物群落分區構架下,根據不同景觀點的具體地理位置和功能作用,我們對南側主入口區、主湖景區、主山景區、濕地景區、生態康體活動區、垂釣區、森林藝術展區7大區域分別進行了詳細的植物景觀設計(圖5)。
圖5森林公園功能分區圖
南側主入口區是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與南側奧林匹克中心區連接的主要出入口。南側主入口區主要營造一片開闊的視野,形成一條直達主山的視線走廊,給人以震懾心靈、豁然開朗的視覺感受。配合中央大草坪的展開,兩側保留部分原有大樹的同時,點綴疏林樹叢――油松、銀杏等,均采用大苗帶冠移植,形成緩坡碧草、樹影婆娑的優美景色。
主湖景區作為整個奧林匹克項目中最大的人工水面,其水體周邊的處理主要考慮到湖濱對景的需要,在濱水區形成一個水生植物――花灌木――喬木次遞升高的植物景觀帶。北京的花灌木以春花居多,而北京的春天也是四季中最為絢爛多彩的。屆時,春水解凍,碧波倒影里,處處繁花似錦、落英繽紛,如鏡的湖面映射出一個姹紫嫣紅的“人間四月天”。主山景區作為森林公園的軸線收筆,是一個視線凝聚的所在。規劃時在軸線所在坡地處沿著等高線的上升,按照株高漸次升高、花色參差交替的規律,種植早春開花的花灌木,讓主山和主湖形成春花爛漫、交相輝映的繁華景象。而山頂的主景點――天境也在高聳的松柏的環抱下映射天光流云,讓游人恍惚間猶如置身花團錦簇的“天堂”。
軸線兩側的坡地上則種植色葉為主的闊葉喬木,與中間的春花片區呈環抱之勢。奧運會舉辦之時,恰逢北京盛夏,此時無論是隔水遠眺,還是登高俯瞰,一片山色盡收眼底。
主山陰坡則選用一些景觀效果好、抗性強的山區綠化樹種,如蒙椴、栓皮櫟、桑樹、核桃等,努力刻畫一種山野的氛圍,同時增加常綠樹的比例,以期在冬季起到阻滯西北風的作用。
在進行山脊線的植物配置時,選擇一些塔形的常綠樹種,形成一條沿山體走勢延伸的綠色“天際線”。
濕地景區不單是一個植物景區,同時它還具有凈化園內水體的重要作用。故整個濕地景區的植物種植不但要考慮景觀效果,還要考慮到選用的濕地植物與水生植物對水體的影響。濕地種植片區依次分為沼澤植物區、淺水植物區、沉水植物區以及混合種植區4部分(圖6)。
圖6 濕地效果圖
沼澤植物區位于整個水系統的上游,以蘆葦沼澤群落、香蒲沼澤群落為主體,種植相關伴生植物――日本報春、落新婦、燕子花、黃菖蒲、荷花、澤瀉、慈姑、花葉水蔥、千屈菜等。
淺水植物區位于地段北側,此處水流較為緩慢,符合淺水植物對于靜水的要求,植物以槐葉萍群落、紫萍群落以及白萍群落為主,種植相關伴生植物――荇菜、水罌粟、鳳眼蓮、萍蓬草、睡蓮等。
沉水植物區位于地段東側的生態魚塘處,充分利用部分沉水植物適合做魚蝦飼料的特性,品種以菹草群落、苦草群落為主,種植相關伴生植物――水毛茛、金魚藻、水蘚等。
混合種植區位于濕地生物展示區中心, 若干小島的組合為植物提供了豐富的生長空間,根據植物對水深等條件的不同要求,種植觀賞性較強的各類濕地植物,并通過植物的圍合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的空間。
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中共有兩個生態康體活動區,分別設在東西兩側。西側生態康體活動區鄰近周邊居民區,活動項目主要結合附近居民的娛樂需要設置,植物配置時根據不同季節設計不同的植物專類園:玉蘭園、碧桃園、牡丹園、紫薇園等,將不同品種、花色的同類花灌木集中展示,既可起到科普宣傳的作用,也可為園內舉行各種聚會活動提供有植物特色的場地,方便游人使用。
東側生態康體活動區位于北辰東路東側,也是現狀樹木保留較為完好的一個片區。規劃時在園內環路的兩側配置各色花灌木及常綠樹,打破原有片林造林時單調呆板的林相景觀,形成豐富變化的四季景觀。
同時在仰山大溝泄洪區域內需要選擇耐水濕的樹種,保證該處植物在泄洪時期能夠成活,耐水濕的喬木主要有楓楊、絲棉木、水杉、白蠟、柳等,但考慮到苗源較少,此處又非重點景觀區,因此只選用苗源較充足的品種,并可適當減小苗木的規格,降低造價;耐水濕的花灌木有棣棠、天目瓊花、丁香等,點綴在水邊以豐富景觀。
垂釣區緊鄰主湖景區,西側是在原有碧玉公園的基礎上改造而成,具備較好的現狀植被,規劃時以各個小島為界,形成以一種春花花灌木為主調樹種的種植片區,由北至南依次為桃花區、紫薇區、玉蘭區、丁香區、海棠區;東側為原有別墅區,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礎上,以合歡為主要樹種,形成蔥翠蓊郁的綠色景觀。
森林藝術展區選在現場植被景觀效果較好的洼里公園原址上。該區的現有林木較多,且已形成較為郁閉的效果。規劃時保留濃密蓊郁的森林景觀,為藝術家們提供創作的靈感和空間,只在林緣與道路相鄰的空地上,增種一些花灌木,與道路沿線的植物景觀相呼應。
同時通過一些冠茂蔭濃的闊葉喬木的配置,為游人提供可進行露營燒烤的林下空間。由于露營活動多在夏秋兩季進行,花灌木盡量選用夏花或秋花品種,同時要選擇沒有枝刺的品種,避免刺傷游人(圖7)。
圖7 林間景觀
3.3 北區景觀功能分區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區整體規劃以生態自然景區及少量社區活動場所為主,規劃建成一片原生樹種種源基地及鳥類保護區。
北區用地區域內本就植有一定數量的植物,在設計北區的植物景觀時,盡量保留了現有大樹和長勢較好的苗木。在現有大樹周圍以地被植物為主,展現大樹的自然風致美。
以基址的生境狀況作為篩選樹種的重要參數。特別注意選取在當地能夠自然生長的種類,盡量減少人工維護。
與南區相比,北區地理環境較為簡單,各個分區都是以其功能進行的劃分。不同的功能分區以不同的植物類型為主調,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觀。
道路兩側與濱水區規劃為林帶過渡區。道路兩側根據不同的車速要求配置不同的景觀防護林帶,形成花灌木、常綠喬木、高大落葉喬木階梯狀的配置結構,綜合發揮植物的景觀觀賞價值和生態環境效益。北五環沿線以大尺度的林帶變化配置為主,東西兩條過境路結合現狀苗木和局部地形改造塑造林間花谷的景觀意境。北部清河沿線防護林帶,特別注意現狀大樹的保留和搭配林下花灌木,主要選取垂枝型的花灌木點景,種類有黃刺玫、紫葉小檗、迎春、繡線菊、猬實、連翹,形成有層次的景觀林帶。
靠近附近住宅小區的部分為社區活動區。社區活動區內東部以春景花灌木為主,選取北京植物園引進的美國海棠園藝品種作為區域花灌木的主景樹種,形成海棠花塢的景觀。主要品種有“紅麗”、“粉芽”、“絢麗”、“火焰”、“道格”、“鉆石”等。社區活動區內西部的社區活動區以秋景為主,配置銀杏、元寶楓、欒樹、紫葉稠李、美國紅櫨及觀果的花灌木雪果(Symphoricarpus albus)、金銀木、天目瓊花、黃果忍冬、藍葉忍冬、阿諾紅忍冬、藍果山楂等樹種。
北區主要的區域為生態種質資源恢復區。此區域以鄉土植物為主,由于區內地勢平坦,設計中主要以華北地區平原植物為主調并結合北京北部低山植物的主要種類為基調樹種。選取柳、油松、楊、榆、槐、椿、櫟屬喬木、紅瑞木、檉柳、紫穗槐、雪柳、蒿柳、水杉、黑楊、大葉白蠟、小葉白蠟、絲棉木、桑、楓楊、杜梨等,構筑林冠線優美、層次豐富的復合植物群落。此處還特別建了幾類富于特色的鄉土植物引種示范基地。特色鄉土喬木種有蒙椴、糠椴、楸樹、大果榆、槲樹、黃檗、鹽膚木。鄉土花灌木主要為東陵八仙花、小花溲疏、紅丁香、細葉小檗、多花胡枝子,栒子屬的多花栒子、平枝栒子,忍冬屬的藍果忍冬、金花忍冬、紫枝忍冬、黃果忍冬、阿諾紅忍冬,繡線菊屬的華北繡線菊、金葉繡線菊、柳葉繡線菊、齒葉繡線菊、粉花繡線菊、金焰繡線菊。采用的鄉土地被植物有澇峪苔草、旋覆花、紫花野菊、蒲公英、求米草、羅布麻、莢果蕨、委陵菜、翻白草、匐枝委陵菜、蛇莓、蓍草、百里香、黃芩、苦賣菜、苦菜、紫花地丁、連錢草、三齒萼野豌豆、藍花棘豆、大葉鐵線蓮、地黃、巖青蘭、二月蘭、射干、圓葉牽牛、打碗花等(圖8)。
圖8 密林景觀
位于北區東南角的公園辦公區,主要保留現狀大樹形成點景孤植樹,并將南區挖湖堆山所移植的部分銀杏放置于此,形成以秋景取勝的植物景觀,同時在現狀樹的林緣及林下栽植宿根花卉,豐富色彩和層次。
位于北區東北角的公園管理區由于有較大面積的建筑,此處的植物配置較為細致,通過不同特色植物的選用增強建筑的可識別性,并形成富于變化的景觀。
4、森林公園植物群落的重要性
從區域生物物種保護方面來看,森林公園將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森林公園建成后將是目前北京最大的一塊完全由人工營造的綠地,被稱為北京北部的一塊“綠肺”。植物是景觀構成元素中對生態環境貢獻最大的元素。森林公園的規劃設計中,充分認識到這塊綠地在改善區域環境生態質量方面的重要意義,將植物景觀設計放在首要位置,希望通過豐富的植物物種多樣性、群落結構多樣性,盡快把園區建成一個植物種源庫,進而為其他生物如哺乳動物、鳥類、土壤微生物等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從而建立良好的生態系統。長遠看來,這塊綠地本身及其營造的內部環境對于生物物種保護、鄉土植被的恢復和重建無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中所采用的技術,以及在公園建成后所提供的建立生態群落的經驗,都對恢復北京原有自然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
這樣一塊大綠地會在改善城市熱島效應、滯塵降噪、涵養水源、提高空氣氧氣和負氧離子含量方面發揮有益作用:通過高綠量以及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植物種類的選擇,能夠達到為城市提供新鮮氧氣并吸收二氧化碳、釋放負離子等作用,同時最少地消耗生態資源,達到生態效益最大化:同時,這塊綠地中,與生態林及其他類型綠地相結合的還有山頂、山坡、山谷、水面、濕地等豐富的地形地貌。它們在防風、防沙、增濕、降溫、暴雨緩排、降雨截留等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其效應必將從森林公園向周邊輻射。因此,從宏觀上說,這一“綠肺”對保障城市生態安全、提高城市生態承載力以及保障北京的可持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生態基礎。
森林公園生態林的存在也為百姓提供了一處自然、野逸的休閑娛樂的場地:公園南部林區,將開發為自然景觀游覽區、生態教育基地等,而北部林區則會作為生態林示范教育基地并有限制的開放。森林公園對豐富百姓的業余生活、提高市民的健康狀況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總體上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會持續改變北京城市生態格局,提高北京人的生活品質,持續影響和提升區域生態環境。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
--------------------------------------------
作者介紹:
胡 潔/1960年生/男/北京人/畢業于美國伊利諾大學Urbana-Champaign分校/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景觀園林設計 所所長/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北 京 100084)
吳宜夏/1975年生/女/山東青島人/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景觀園林設計所副所長/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北 京 100084)
張 艷/1979年生/女/廣西合浦人/畢業于東北林業大學/ 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景觀園林設計所/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北 京 100084)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